大湾

  • 发布时间:2018-11-16 14:24:04
  • |
  • 作者:英德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3203次

    大湾镇位于英德西北部,南与黄花镇接壤,北与波罗镇为邻,东与石牯塘、洽洗镇相接,西与阳山县江英、青莲两镇毗邻。面积3 81.09平方公里。辖大湾、金湾、青坑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中步、麻步、上洞、蓝山、英建、上坝、布心、小联、古道、茅塘、瑶排、田心、长山、靖脚、鸡蓬15个村民委员会。2010年总人口85273人。现有伍、杨、叶、黎、黄、刘、陈、陆、邓、雷、谭、蔡、何、易、江、卢、李、劳、粱、蒋、简、张、赵、赖、曾、温、罗、邱、巫、吕、王、成、许、林、丁、马、吴、潘、程、文、范、周、邹、封、徐、全、彭、莫、陶、石、丘、钟、朱、薛、翟、袁、余、姚、汤、冯、茹、熊、洪、阙、郑、缪、伦、胡、郭、欧、邝、沈、孔、廖、宋、谢、植、关、官、万、唐、毛、祝、肖、饶、荣、卓、严、童、蓝、杜、利、高、甘、康、贺、董、襁、游、沙、岑、阮、苏、麦、冼、傅、秦、孙、詹、顾、佐、龙、向、龚、邵、霍、韦、宁、夏、管、梨、崔、魏、汪、金等姓氏。

  大湾地形四周高,中部低,西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西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以河谷小平原和坡地为多。连江、波罗河、蕉岗河等多条水系会聚于大湾圩镇。

  大湾矿产资源丰富,硫铁、铁矿分布于上洞、蓝山、木燕塘等地;煤分布于小联、中步、古道,长山一带。

  大湾镇始建置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明、清、民国至今,大湾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洽属清泉都石莲图、洽属甘下都杉树图设石莲乡、大湾乡、上游人民公社、大湾人民公社、大湾区、大湾镇。现行政区域由原大湾、青坑两镇于2004年6月18日合并而成。

  新中国成立以前,大湾有水运、作坊式农器加工业、日杂货、当铺、药店等,市场有大湾街、长山、麻步等3个圩,共400多个商铺。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兴办起合作商店、航运和豆豉、酱油等农产品深加工厂,无金、木器、铁器、竹器手工业加工场以及集体农场等。20世纪80年代,大湾有机电维修、服装、粮油加工、药材收购、建筑、运输等个体行业,全镇有中小型企业20多家,个体工商发展到1800多户。

  大湾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药材为主。目前,已引进英德市大信茧丝绸有限公司、温氏大湾茅塘猪场、和黄中药等农业龙头企业。1994年,大湾镇被评定为国家优质米生产基地;2010年,英德市大信茧丝绸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级蚕桑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

  大湾交通日益便利。省道347、258两线贯穿全镇;连江(小北江)航运北通连、阳,南汇北江,直达珠江;各行政村有公路相通。河流水利灌溉设备设施完善。有山塘水库11座,以东西灌区为代表的波罗河灌溉系统完备。电力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水电站共25座,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

  新中国成立前,大湾的学校多为私塾,清光绪年间建“文英书院”。民国时期,始办新学,1929年在大湾街的广州会馆创办第一所新学大湾小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10年,有大湾中学、青坑学校、大湾中心小学等3间较为完备的中小学,及直属教学点18间。卫生医疗设备设施较为完备,医疗队伍健全,卫生站覆盖镇域。篮球、中国象棋是大湾体育传统项目,1989年,大湾农民代表队参加了省“农民杯”篮球比赛。2002年10月,大湾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联合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大湾文物古迹有广东四大祖庙之一的金山祖庙,英德仅存的书院——文英书院(详见第七章《风景名胜》)。

  大湾有独具民俗风情特色的舞火麒麟(详见第八章《民俗文化》第四节《民间歌舞》)。

  大湾地方特产有大湾豆豉,新中国成立前出现制作原油豆豉行业,传承至今。原油豆豉选用红皮小黄豆制作,具有豆香、松化酥化、咸甜适中,色泽黄褐,清香、无苦味特点,是上好的调味佐料。